高考虚词辨析方法例谈题目(高考虚词辨析课件)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05 21:30:32 831

正确使用虚词一直是近年来高考考验的一个能力点。测试的第一种形式是分析句子中虚词的正确和错误使用,第二种是选择适当的相关词来填空,重点是虚词的使用。因此,分析虚词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词性、词义、上下文等方面分析一般虚词;其次,从句子之间的关系入手,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符合关系的相关词的选取。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一辨词性。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该词的用法。如:“偶尔”与“偶然”,前者只作副词,充当状语,而后者还可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如:一次偶然的相遇,使我们成了好朋友。再如:“忽然”与“突然”,前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而后者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补语、宾语。

高考虚词辨析方法例谈题目(高考虚词辨析课件)

辨构词语素。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辨析时要比同求异,重点辨析相异的语素。如:“逐步”与“逐渐”,重点区分“步”“渐”,“步”是步骤,“逐步”强调一步步,表示动作或情况要经过的过程或步骤。“渐”是渐渐,“逐渐”强调动作行为等变化缓慢。再如:“恰好”与“恰巧”,前者重在指“好”正好。如你来得恰好,我正要找你。后者重在指“巧”凑巧。如我来找你,你恰巧不在。

三辨词义侧重点。有些近义虚词表达的角度和意义有差异,辨析时就要抓住其词义的侧重点来辨析。如:“未免”与“不免”,前者表示委婉的否定,侧重于评价。如你这样做,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后者表示免不了、不可避免,侧重于叙述。如他第一次上台表演,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再如“以致”与“以至”,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不能下床。后者则侧重于表示由于程度加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把书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四辨词语适用对象、范围。这一般是同义虚词表现出来的细微差别,辨析时要注意。如:“一律”与“一概”,都是范围副词,表示没有例外,有时可以通用。但前者强调“全部一样地”既可以用于人的动作、行为,也可用于事物。如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一律不得入内。而后者强调“概括全部”,多用于概括事物。如他们的事情,我一概不清楚。再如:“对”与“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来说,用“对于”的地方都能用“对”,但用“对”的地方,有些不能用“对于”。如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只能用“对”。如:小李对我笑了笑。

五辨语气。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如前者强烈。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再如“简直”与“几乎”,前者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如:我简直不能相信。后者只表示接近于、将近于,无夸张语气。如:我几乎不相信。

六辨感情色彩。有些虚词也带有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上易于辨析。如:“径自”与“径直”,前者表示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去。后者表示动作行为一直进行、不绕弯、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如: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

七辨语体色彩。主要指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别,书面语庄重,口语通俗。如:“反而”与“反倒”,都表示跟前面说的相反或出乎意料、违反常情,在句中起转折作用,但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如:有个别人对犯错误的同志不但不给予帮助,反而幸灾乐祸,这是非常错误的。而后者一般用于口语。如:她姐姐不但没有生气,反倒亲切的笑了。再如:“究竟”与“到底”,都表示追究,但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

八辨句间关系。有怎样的句间关系,就需要怎样的关联词语,因此在弄清分句间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选用的词语。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用于递进关系的分句之间,而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用于因果关系的分句之间。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用于充分条件,后者用于必要条件。

九辨词语搭配。主要指关联词语的搭配使用,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都是固定的,不能交叉。如:表示并列关系的是“不是……而是……”,表示选择关系的是“不是……就是……”,表条件关系的“只有”与“才”搭配,“只要”与“就”搭配,不能随意调换。

综上,我们讲了虚词分析的九种方法。其实,具体分析时可以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仔细考虑和体验,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