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演奏方式(西安鼓乐简介)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04 13:32:44 199

“远看如唐代壁画,近听如仙乐,你一定是回到了长安吧!”看着身着圆领长袍的乐师们,还有高髻高裙、身材丰满的女士们,打鼓、吹笙笛、云锣,奏响了最迷人的西安鼓乐曲子。观众在评论区留言。

今年4月,西安东仓鼓社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始直播。短短三个月,账号粉丝数增至42万,全网搜索量达1.6亿次。全国乃至海外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西安鼓乐——这首千年前的“中国古代交响乐”。

西安鼓乐演奏方式(西安鼓乐简介)

一部在西安唐代芙蓉园拍摄的创新舞台剧《鼓》,融合了唐代的音乐舞蹈和东仓鼓乐。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西安鼓乐声源自唐代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时期,在以唐都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地区流传了千余年。它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由于演奏者人数众多,包含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二十多种乐器,故又被誉为“中国古代交响乐”。

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考证,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的宴乐。安史之乱时流传到民间,后因演奏风格不同,分为僧、道、俗三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宫廷音乐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几经变迁,但始终蕴含着与唐宋音乐的联系。

西安鼓社至今仍沿用宋代民间书法符号。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西安鼓乐的音乐结构与唐代音乐十分相似,记谱方法沿用宋代民间音乐的半字记谱。‘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方式与唐代演出中的“坐乐”、“立乐”类似,戏曲与戏曲相似,同时也保存了唐宋以来各种流派的千余首曲调。”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邓猛说。

它起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庙会、节日等活动曾经为鼓社的生存和传承提供了平台。其鼎盛时期,长安城内活跃着百余个鼓社,形成城乡繁荣景象。

每年农历六月,小麦收割完毕后,鼓乐社就会从秦岭终南山五台出发,登上城内外的舞台,拉开一年一度的“民乐节”的序幕。笙、笛日夜齐奏,音乐社同台“较量”。一家人鼓掌,另一家人也鼓掌。

6月23日,西安东仓鼓社主席范秉南(左一)与乐手们交流。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千年笙鼓声,韵依旧

一千多年来,西安鼓乐的鲜活传承一直延续着。但由于种种原因,西安鼓乐社在上世纪末发展艰难,几近濒临灭绝。社团只剩下六个,东仓鼓乐社就是其中之一。

76岁的东仓鼓社会长范丙南回忆,“我出生在西安东仓门,从小就看鼓表演,跟着老艺人打打打闹。“我已经30多岁了,已经听不到鼓乐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点点东西吧。”

1978年,范秉南拜西安鼓大师赵庚辰为弟子。他与师傅一起寻找鼓艺人和乐谱,恢复了东仓鼓社,并开始向邻居传授鼓乐。

“与简谱、五行简谱不同,西安大鼓乐谱延续了宋代民间书法乐谱,即使认识谱,也不认识旋律。千百年来,西安鼓乐的魅力“音乐都是老一辈口传授的,目前保存下来的鼓乐谱有三千多首,专家整理了一千多首,但真正能演奏的只有两三百首。”范秉南说。

6月23日,西安东仓鼓社的乐手们正在为乐手们演奏《望故乡》韵律。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随着老艺人相继年老、去世,邻里搬迁、分散,东仓鼓乐一度后继无人,濒临失传。2004年,东仓鼓社打破了西安鼓乐千余年来“男传女、由内传外”的规矩,向西安周边村庄免费招募儿童。两年时间,招收男女学生100余名。最终,18人坚持了下来。

随着西安鼓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建设鼓乐文献数据库,建立鼓乐培训中心,开展鼓乐进校园活动,组织鼓乐俱乐部参加国内外各类演出,不断推动鼓乐俱乐部与文化旅游合作企业。

2006年,东仓鼓社落户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开始定期演出。几千年后,这首来自唐代宫廷的音乐再次回到了著名的皇家园林所在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唐遗风响彻满园。

一部在西安唐代芙蓉园拍摄的创新舞台剧《鼓》,融合了唐代的音乐舞蹈和东仓鼓乐。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鼓乐新传,分享长安魅力

多年来,东仓鼓社一直以传统方式教授和表演古乐。然而时代变迁,原来的鼓表演形式已经难以吸引现代观众。

2021年,创新舞台剧《鼓》将唐代乐舞与东仓鼓乐相结合,打破了鼓乐单调的表演形式。剧目以西安传统鼓乐为“灵魂”,辅以炫目的舞台效果和华丽的服饰。通过全新的呈现方式,让“千年活化石”重生。

今年4月,受疫情影响,线下观众减少。东仓鼓社的年轻音乐家选择加入短视频平台进行在线直播。

6月23日,西安东仓鼓社的音乐家们进行了线上直播。新华社记者刘晓摄

“线上演出和线下演出的标准是一样的,每天直播前,音乐人都会花很长时间化妆、造型,向观众展示自己最好的状态。”东仓鼓社社长齐行峰说。

鼓社的线上演出还包括一些继承剧目改编的创新剧目,如《金庭乐》《大唐礼赞》等影视剧和游戏剧集。“网络直播需要创新,让观众保持兴趣。”齐行峰说。

总策划:赵丹平

制片人:敏杰

协调员:魏铁民

记者:刘晓

视频:赵英波

编辑:敏杰

新华社外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出品

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