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首批5个本科专业确定(西湖大学第一批学生)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10 01:01:06 342

看点国内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顶尖创新人才?为探索育人新模式,国内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而其中,最年轻也最受期待的就是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今年,西湖大学首次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共招收60名学生。开学初,外滩君来到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独家专访了西湖大学的首届本科生和老师们。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西湖大学首批5个本科专业确定(西湖大学第一批学生)

文丨张楠编辑丨Iris

“以前说大一和高三一样,现在说大学像高中,甚至大二以后也像高中。这反映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学生无法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这要从学生自身做起,这一点可以通过海外交流学习的反思来印证。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好的课程,还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真正体验到大学如何不同于高中。”

书内《大学的改革》西湖大学董事会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指出,现在的一些大学如同高中。

此外,他还观察到一些普遍现象:忙碌、迷茫、盲目;以GPA为导向;变相缩短学制;焦虑、纠结、内卷;研究中的困惑;高均值、小方差……在他看来,这些现象的共同根源是: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维”,即教育内在的评价和愿景缺位了。

高等教育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迫切需要探索新模式。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涌现,如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等。

其中,最特别的就是西湖大学。

2018年,西湖大学获批正式成立。汇聚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学者,新中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博士生培养起步、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诸多标签使其一亮相便引得学术圈广泛关注。今年,经教育部批准,西湖大学首次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共招收60名高二、高三学生。以新型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定位,西湖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会有什么不同?初秋时节,外滩君来到杭州,实地拜访了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与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本科生导师一起聊了聊。

西湖大学创新班理科天才特长班?

7月7日,杨英豪在微博发布录取通知书,“我来西湖大学了!”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表达祝贺和祝福。

2018年,14岁的杨英豪参加了《最强大脑》。当时他还在杭州文澜中学读初二,一路过关斩将。出色的表现不仅吸引了无数粉丝,还赢得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的青睐。当时,西湖大学还没有开始招收本科生。施一公教授表示,希望肖英豪几年后能去西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今年,消息传出,西湖大学正式获批开展“创新班”本科招生试点。杨英豪的父亲立即转发给了他。“最强大脑”杨英豪毕业于杭州二中,成为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班。1/60,这个协议提前实现了。

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成立不到四年的西湖大学,但事实上,这所新学校有着“美好的未来”。

首先是新中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以博士生培养起步,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

教育部表示,西湖大学的成立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先河。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更令人瞩目的是,西湖大学的创始人中,有一批国内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

包括最先发出倡议的7人,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校董事会名誉主席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主席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四任院长、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

校长,灵魂人物施一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曾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任务,全身心投入西湖大学办学。

施一公校长在202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他多次表示,西湖大学希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世界前沿科技的引领者、国际化高等学府。

既如此,西湖大学“创新班”,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理科天才特长班”?

从招生对象和申请条件来看,这确实是“准入门槛”:

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A-level科目数量需达到8门及以上,其中物理、化学必须为A且为选考科目;高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A等科目数需要达到4科及以上,其中物理、化学必须为A。同时,学校为学业水平考试未达到A等科目数基本要求的学生开设了通道: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学生不受A等科目数限制。

西湖大学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核,通过学校初试、统一高考、学校复试考核环节,择优录取。

在西湖大学组织的复试中,杨英豪明显感觉到这些题目有些特殊。“我之前做的题要么需要大量计算,要么有一些隐藏的陷阱;但西湖大学的提问,更多是考查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很灵活。”

另一位新生潘轶茹是今年为数不多的女本科生之一。她从初三起就对化学竞赛感兴趣,一直对科学研究感兴趣。

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潘以如

去年,当施一公代表西湖大学到其就读的乐清知林中学讲课时,潘一茹直言被施一公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一位雄心勃勃、负责任的校长让我相信西湖大学大学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学习平台。”

但从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来看,“创新班”与我们想象中的“理科天才班”不同。

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里?相较于国内传统的大学课堂,西湖大学“创新班”有很多独特之处,比如实行小班授课、强调小组讨论、专业课程英文授课等等,但更多的创新之处,可能还在于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探索。比如,以培养顶尖科研人才为目标,学校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后两年进行专业教育。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专长自主选择专业。又比如,设立的5个本科生专业(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曾被网友戏称“四大天坑”(生化环材)占了三个,但事实上,西湖大学看重的是,在学科交叉实现突破的可能性。学校特别借鉴了中国传统书院和世界名校的书院模式设立了(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四大书院,让学生能够跨专业、跨学科、跨文化地交流。

对人工智能领域非常感兴趣的杨英豪,未来很可能会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不过通识教育的过程对他来说还是非常珍惜的。一方面,“我上高中时通常没有很多专业概念。毕业后,我必须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做什么。我还是觉得有点不确定,所以西湖大学给的探索时间其实对我来说非常有用。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如果做人工智能,只研究算法可能比较局限,但生物领域中研究大脑的运行模式,就可以交叉起来发现新的可能。所以我希望自己不要只学电子信息工程这一块,我想多学一点。”此外,杨英豪还选了《世界文化史》和《经济学》两门通识课程。

西湖大学本科首班杨英浩老师告诉外滩,新生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基础数理化课和一些专业课。大二开设跨学科课程,大四则允许本科生选修课程。博士课程。西湖大学还实行学士学位直通培养模式。只要符合要求,本科生可以选择在大三下学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最快在校8年就有可能拿到博士学位。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亦是本科生培养的另一大特色,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就可以前往西湖大学合作的知名海外研究机构或大学,体验海外学习经历。

国际著名高等教育学者菲利普·阿尔特巴赫曾提出,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学校凭借充足的办学经费、相对扁平化、独特的治理模式,聚集了一大批国际高水平高科技人才,并在学科交叉、前景广阔的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这些观点在西湖大学都得到了一一证实。对于西湖大学创新班第一批本科生来说,最直接的获得感来自最后两点:教他们的导师是国内外最顶尖的科研人才,而他们将接触的科研领域与学术资源也是最前沿的。

西湖大学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为学校从海内外招募了一批具有顶尖学术造诣的领军人才或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科学家。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1名科学家加盟,其中91名具有国家级人才职称,分布在生物学、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等学科领域,各自领域的研究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所有博士生导师都将成为本科生导师,这其中也包括校长施一公。从入校起,本科生就能够进入学术导师的实验室,在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接受完整、系统的科研训练。学校里所有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也均向本科生开放。

拒绝盲目“内卷”向内安顿自己施一公曾对本科新生说,“进入大学阶段,我们重点要培养的是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向本科生们承诺,学校不仅会提供扎实的专业教育和系统的科研训练,更会创造无拘无束、平等切磋的氛围。几天前,化学课上讲到里德伯公式(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提出的表示氢原子谱线的经验公式),就有学生问,为什么是n的平方,而不是n的三次方?

里德伯公式“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你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问题背后,正是他们在深入理解中感觉到不合理的部分。所以我们会说,这是很好的问题,可是现在的知识还解答不了。我们这堂课不涉猎,但是当你学到量子力学的时候可以留意,会有一个严密的推导过程。”张鑫教授说。张鑫教授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后任职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去年底,他回国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受聘为化学教授、细胞生物学教授。今年,他为本科生开设了基础必修课《化学原理》,同时也是两位本科生的学术导师。

张欣教授在本科生课堂上表示,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慢慢了解怎样层层递进地去挑战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提问题,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谱系和思维能力。课堂上,内容难度大但开放交流,课外,导师们却总是对学生们更强调锻炼好身体、平衡好生活,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本科新生给外滩君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松弛和享受。其实,绝大部分本科新生原本都在选课时迫不及待选择更多的课程,这也难怪,被一群“学术大牛”包围着,这群十几岁的孩子自然想吸收更多的学术滋养。但导师们却建议他们,选课要“量力而为”。“是的,基础课(生物、化学、物理)很多学生选了三门,但是我们都会建议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向专业,最多选两门就够了。”采访前两天,他刚刚跟他的两位本科生交流过选课问题。“多选一门课,并不只是意味着课表上多一门课,课外还要至少给这门课2-4个小时的时间,包括课前准备、课后练习以及准备考试等等。此外,还有学习生活的平衡、自我兴趣的探索等等,都需要时间。”

西湖大学校园知识量小,“选课”是起点。外滩君看到的是西湖大学对国内本科教育的思考和创新。正如钱颖一教授提出“大学现在像高中”现象背后的反思,被学分或GPA“卷”着走,并非大学教育的要义。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做教授多年,张鑫也深以为然。在他看来,对学生来说,大一这一年最重要的就是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而这种类转变至少包含三个维度:第一,思路的转折。高中时解题,可能会有套路、范式,解题思维是基于追随、模仿;可是大学的问题是要在完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问题本身都是全新的,并没有固定思路。第二,从自我管理到自我探索。读中学,父母、班主任可能还会每天盯着,但大学里完全不再有这种环境,要打游戏还是刷GPA,都是个人选择。因为大学正是发现自己热爱的最佳时间,只有自己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未来才有可能在某个方向上持续深入研究下去。第三,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感”,是西湖大学的高频词,要培养学生未来能够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贡献,这自然是重中之重。“过去,学生还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学习,而大学就要打开世界的大门,去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了。”

在西湖大学校园新生开学典礼上,施一公校长以“《大学,何以为大》”为主题向新生致辞,并对每一位本科生提出了三点期望和要求:拥抱大时代、承担大责任、追求大境界。“唯有如此,你们才能真正拿到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这不仅是西湖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亦是关心教育的人们对其寄予的厚望。以顶尖科学家们的思维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用施一公的话说,这叫用“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把学生“熏”出来。“西湖大学创新班”,会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模式吗?基于此,它的出现无论如何都含着一份振奋人心的期待。正如亲身参与其中的每一位老师、学生所说,“未来可期,西湖可期”。

关注外滩教育

探索优质教育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