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图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4-18 20:49:4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感恩的孩子是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培养而成的。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榜样,展示感恩之心,并教导孩子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图

其次,家庭应该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鼓励孩子分享和帮助他人。此外,学校和社会也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感恩教育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了解他人的付出和社会的支持。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能够培养出感恩之心,学会感激他人的善意和帮助。

上海推出感恩教育什么时间?

感恩教育是2005年,市教委把感恩教育列入中小学德育基础内容。通过语文课等课程教学以及课外实践,在教会学生学会感恩的同时,也敢于接受他人帮助。

核心就是教导孩子面对父母养育,亲人关爱及自然赋予的东西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得到过很多恩惠,在学会回报他人的同时,也不怕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

以学生为中心编制的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品德为根本任务的课程。如《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大到法治、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及教育环境等等,具体到感恩、习惯等等。

大家对于学校的感恩教育有何看法?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

题记:不要将感恩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作为一个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感恩教育”在小学可以开展。初中以后就不必要了。

在我们国家,只要一项事物作为了“教育”的内容,往往都会流于形式。流于形式就会费时费力还没有效果。

感恩,是靠用心去体会,是心与心交流的结果,是人性本来就有的。如果一个人已经失去了这个“人性”,靠流于形式的教育是很难找回来的。

那为什么我又认为在小学有必要呢?

人的价值观在六岁左右基本上就已经形成了。按道理来说,感恩教育应该是父母最重要工作之一。

但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接受学校以外的影响比较少。学校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可以起到“增强”(父母在这方面教育得好的)和“纠正”(父母在这方面教育得不够的)的作用。

一是因为初高中学生学业重,整天搞流于形式的教育不但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导致他们对“感恩教育”的反感与排斥。

另一方面,初中开始,学生的价值观趋于稳定,人生观开始形成。此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感恩”这种素质教育,单单凭形式教育对他们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要注重的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身教”。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并且时时要求,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而不是几篇慷慨激昂的作文和报告上,也不是体现在一台载歌载舞的感恩晚会上。

辩证看吧

1.感恩教育必须有。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有的问题。个别学校忽视这一课,把精力全用在功课和升学上,结果培养了吸血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白眼狼来。关键是其心理承受力也弱。

2.反对走了样的感恩教育。比如全校学生一起哭爹哭娘。夸大似的,有一着没一着的。形式主义,抓的时候集中媒体集中来做。过了那阵绝口不提。

3.感恩教育是常态化的,融入平时课堂之中。点滴言传身教中。屏蔽心❤对待就是。

4.其实,不光开展感恩教育。还应该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

就说这些吧。你看,今天结婚的郎朗。郎爸爸对其挫折教育感恩教育方面做🉐可以的呢。附上照片。


我的观点:我觉得感恩教育作为知识技能教育的补充很有必要。可以先在一部分学校试行,效果比较好的话再进行推广。这两年出现了几起少年儿童弑母的恶性事件,更加深了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思考:我本来是爱ta的,缘何ta如此恨我?

学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学会感恩。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女孩和妈妈发生了争执就跑出家门,在外面又冷又饿的时候一位卖面条的老大娘送她一碗面。她非常感动,一直感谢老大娘。这时老大娘说:“你妈妈给你做了不知多少顿饭你都没有感谢过她,今天我只给你一碗面条你就如此感动!”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付出孩子们认为理所应当,对我们的要求理直气壮。有时我们稍微做的令其不满意,ta还可能觉得非常委屈。

我们辛辛苦苦养育一个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以前人们认为“养儿防老”,而现在却变成了“养老防儿”。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这样的孩子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感恩。

感恩教育要落到行动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如果感恩教育也流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那么最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没有必要大演苦情戏,增加孩子的负罪感和愧疚感。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一下父母的辛苦。和他们表达一下父母对他们的爱与期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感恩的认识。

感恩教育应该作为一节常态课。

不能说跟刮风一样,流行几天就过去了。应该把感恩课和思想品德课一样,作为我们教育中的常态课,每个月都有所教授和实践。相信通过课堂和实践的潜移默化,能够对孩子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相信心怀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回报父母,回馈社会,更懂得珍惜学习机会,感谢老师孜孜不倦的付出。

总结:感恩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只有心怀感恩的孩子才会珍惜父母和老师的付出,才能实现我们德育的最终价值。所以应该常抓不懈!

感谢邀请!

不少学校都开展过类似感恩教育这种活动,效果不一样,我说一说我自己的观点及感受。

我一直坚持认为现在孩子的不少问题起源于最初的家庭教育,当然这是大环境造成的。在家庭中,一堆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形中就养成了孩子“人人为我、我为中心”,这是现在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最根本的区别。我们小时候吃饭,家里老人、大人没动筷子,孩子谁也不能先吃,现在呢,好东西一做出来都先给孩子吃。这种环境下,孩子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吗?父母赋予孩子再多的关怀在孩子那里都是理所应当。这种起源教育奠定了孩子的心理基础,孩子心中对父母的辛苦付出理所应当的接受,没有一丝的感恩意识。进入学校,意识中就把老师当做父母,面对老师的各种关怀也认为是理所应当。

也许这就是现在有些人提倡的平等,但以我多年的观察看来,这份平等拔高了孩子的地位,让孩子凌驾于家长、长辈、老师之上,让现在的孩子成了“王”,结果就是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恩,对老师没有敬重。有时候我总在想,这就是“平等”?把家长老师从过去威严高高在上的地位上拉下来就是“平等”?我赞成和孩子平等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改善过去家长一言堂的家庭教育模式,但我绝不赞成让孩子成为一个家庭的“王”,所以对于现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感恩教育,我是持赞成态度的。


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的人嫌学校走过场、无实效,感恩教育只是形式。其实,同样一个活动,在不同的家庭配合中,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一次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感恩活动,可是反馈回来的家长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不耐烦的对孩子说嫩老师真毛病多,净整些没用的;有的家长说行了行了不用洗了,等我和嫰老师说你完成这个作业了;有的家长拥抱孩子,告诉孩子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有的家长等孩子洗完后,告诉孩子你给我做了个好榜样,我向你学习,然后也去给家里老人洗脚……请对比想想,孩子们的收获能一样吗?

编者后语:在我心中,希望家庭学校建立起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从这份平等中获得自信独立坚强,获得温暖储蓄;也希望孩子们能获得“长幼有序,尊卑有礼”的教育,让孩子们心中懂感恩、有尊重,改变现在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局面。
我是一缕阳光,欢迎关注点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感恩教育课程设置框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