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分析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3-29 04:05:3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和家长动手呢?你有过和家长动手的经历吗?

我从来都不会和家长动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分析

首先家长是长辈

不管他做得对还是做得不对,从辈分上来说,我们应该尊敬他,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而不能因为一点小矛盾而与家长动手;

其次,家长做得不对 ,我们可以给家长讲道理

把你的观点说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和理由什么,甚至还可以给出实例说明。讲都讲不明白,就动手,这和粗人没啥差别;

第三,和家长,也说明孩子的家庭教育没做到位

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不会纵容,也不会允许孩子打架,而且还和家长打架。三字经里面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

打架一般是由于情绪激动所致,凡事不要激动,要学会情绪控制,要忍住,人只有在平静时,才能把事情处理好,不然,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我在教育孩子时,一直奉行的是要与人为善,切莫动手。不管哪边动手,都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是得不偿失的。

古人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意思就是不要与他人去纠结一些小事,能讲明白的,绝不动手,不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涵养,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

另外,要学会宽容,如果走在大街上的两个人不小心碰到一起了,那么彼此相互说一声对不起,其实就解决了,有些人就非要把事情闹很大,直到很多人都来看着才肯罢休,这和市井泼皮没啥区别,千万别教育孩子这么做。

小孩子不听话呀,惯的,

长大了要犯法呀,祸害!


小时候妈妈就经常给我们唱这首儿歌,别说和爸爸妈妈动手了,我跟爸爸妈妈说话就没大声过,不是说我怕爸爸妈妈,而是我对爸爸妈妈有种天然的敬畏感,我家其他姊妹也是一样!

父母对我们属于散养状态的,但是我们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一旦违反,那肯定是“大刑伺候”!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6岁那年,一天下午我跟着一个比我大很多的大哥哥出去玩了,我没告诉家里人,结果家人找半天找不到我,问谁谁没看见,后来和我一起玩的小霞说看着我被谁谁带走了,往哪个方向去了,我爸爸就骑车向那个方向追,可能因为太心急了,半路上还摔了一跤,膝盖都磕出血了。后来追上我们,把我带回家。好嘛,刚进家门,爸就用细尼龙绳把我手脚绑起来,关上门,用大棍狠狠把我打一顿,打的我好几天都不能走路。我爸打完我以后我还听见爸在院子里跟我妈说去给我买点好吃的,我记清楚的,当时妈妈给我买的我最喜欢的核桃酥。

孩子会和家长动手,这个问题的成因应该有以下几个:

一、孩子没有学会面对和控制情绪。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有愤怒、悲伤等情绪的情况出现,诱因有可能是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父母的爱和陪伴不足造成内心伤害。这个时候,也是孩子学习面对情绪,采取合理方法疏导和控制情绪的机会。

孩子的学习对象就是最亲近的扶养者,通常是父母,或者是其他承担扶养责任的亲属。在良好的教育情况下,抚养者帮助孩子面对这种情绪,并用语言和拥抱帮助年幼的孩子平静下来,孩子在反复的练习中最终学会控制情绪。

如果缺少这种引导和练习,孩子没有学会控制情绪,就会使用最原始的方法表达愤怒:打人。

二、孩子缺乏界限感,没有意识到打人是错误的,会有什么惩罚性后果。

打人是愤怒发泄的方式,也可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年幼的孩子会打父母,应该是在打父母的经历中没有得到过惩罚和教育,反而得到了想要的目的。所以,会使用打父母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种情况,应该一出现就制止孩子,不可溺爱。

三、孩子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敬畏之心

谢谢邀请。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为了教育惩处孩子,施以拳脚,仿佛天经地义;然而反过来,孩子殴打辱骂父母,则往往被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所以一旦发生这样“以下犯上”的行为,在当网络的支撑下必然会迅速发酵,引起公愤和谴责。 这儿截取一段相关报道:

这样的事件,委实令人痛心、心寒,尤其是有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象,应深究造成如此令人不堪事件背后的真相——父母的教育问题,是什么引发了“这种新型的家庭暴力”?

有的孩子的成长史就是挨打史。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稍有不慎做错了事,就会受到父母的打骂;或者未做错事,而是在某些方面未达到父母的要求,同样会挨打。父母的这种棒棍教育,让孩子亲身体验,认可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暴力手段。所以一旦他们有了反抗能力,遇到难以实现的愿望,包括父母,就会自然而然地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 且看以下心理医生的诊询结果: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行为的投射和翻版。可见,孩子对父母的家暴应从父母对孩子的家暴上追根究底,寻找原由。父母切记: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有人说,有的父母从未家暴过孩子,那为什么孩子还会家暴父母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求不增加。但由于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认知、辨识能力不够,所以他们的要求意愿不分合理与否,不分过分与否,“唯我独尊”,最大限度地求得满足。这个年龄段——2-6岁之前,正是孩子建立秩序窗口期的关键,需要父母加以约束,给予引导、教育,给孩子立下规则,不可听其任性,自由疯长。如果父母溺爱无度,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就会私欲膨胀,变得脾气暴躁。而暴力恰恰就是一个人发泄内心焦虑、愤怒的最强有力的、最直接简单易行的手段,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情绪过激至于失控时,就会表现出对父母、爷奶动手的行为来。父母觉得孩子小而不加约束,爷奶则将挨打当作亲情享受,长此以往,必然形成习惯。孩子小时所施“小暴”可以承受,等孩子长大之后呢?当以后“大暴”降临,演成“悲剧”就悔之晚矣。

12岁男孩家中杀害亲生母亲

当然这一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教训中,父母之爱的缺失(长期在外的打工)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但爷爷奶奶的娇惯纵容,比重更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案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