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减负为何牵动众人心(给学生减负为何牵动人心阅读)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09 06:54:03 382

2018-03-0907:33|人民日报

减轻的是负担,但提出的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需要更加全面、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

给学生减负为何牵动众人心(给学生减负为何牵动人心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件小事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那就是“加大力度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说法。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一问题列为必须修复的“民生短板”。中小学生的书包为何成为如此“高层”的问题?

多看题、死记硬背、补课的教育方式饱受诟病。事实上,减负的要求由来已久。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又规定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近年来,国家多次下达“减负令”,规格之高、措施之细,令人印象深刻。

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影子教育”成为热词,指的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不仅是寒假期间,孩子们也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在辅导机构度过。“负担越来越重,睡眠越来越少”是常见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公立学校与辅导机构串通”、“不报课外班就学不到完整知识点”等乱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当然,这也增加了家庭开支。甚至有家长感叹“月薪3万元,都养不起孩子暑假了”。

今年两会“部长频道”,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采访时,他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减负相关的“3点30分”现象。孩子3:30放学,本来是为了减轻负担,但家长要到5:30、6:00才下班,两个多小时就成了“窗口期”,孩子的福利孩子成为家庭的压力。网上一篇题为《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指出,这些减轻负担的方式,反而把孩子的教育交给社会,让家长陷入课外培训的“军备竞赛”。父母不仅希望孩子快乐成长,更希望孩子“上金牌榜”;他们不仅担心自己能否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还担心自己是否有技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减负的困境:如果要真正减负,可能需要更加全面、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

应该说,当前,考试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指向哪里。减负还应克服“头疼、脚疼、脚疼”的策略,形成全面可行的长效机制。归根结底,要从源头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杜绝“减课时不减考试”的肤浅想法;要“调整结构”,注重综合素质,调整课程大纲,“提高质量”,减少机械重复,激发学生兴趣。既要清除机制障碍,又要堵住课外培训恶性竞争的漏洞……总之,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切不可把减负作为根本目的。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可以说,减少的是消极的,但提出的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出台文件、落实措施相对容易,但在现实土壤和利益格局中,制定总体战略、调整各方角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推进。“为孩子减负”应该是一致的认识;素质教育是人们的普遍期盼。只有全面改革招生制度,平衡教育资源,才能真正让孩子们的童年丰富多彩。

有委员表示,“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确实,教育界各方都不能置身事外。家长心态要更冷静,学校的办法要更优化,辅导机构的组织要更有序,特别是教育部

(原标题《“给学生减负”为何牵动人心》,原作者石凌。编辑郑雅丽)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