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教育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硬式教育的区别)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01 10:11:07 927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截然对立,但一旦成为一种单向的“分数”抢夺,尤其是一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天赋和经历环境的一刀切的做法,背离了教育的价值。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女士在两场会议上表示,虽然社会各界都认可素质教育,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是许多学校已经“强化”了它。比如,有的规定规定,学生要想保送升学,必须是“三好生”,而“三好生”则与多项证书挂钩。这样一来,小学生虽然在各种课外辅导班中磨练自己的“素质”,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考试。范女士称之为“第二种应试教育”,耐人寻味。

硬质教育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硬式教育的区别)

毋庸讳言,纯粹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很难找到市场。其工业化精简、结构化、标准化、高效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忽视甚至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潜力。作为工业时代的残余,分数逻辑只在教育管理的思维、形式和内容中出现和消失。卢梭早在18世纪就指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浪费时间。所谓浪费时间,其实是一种等待、陪伴和坚持。学者唐纳森在《大脑的发育》中对此进行了更彻底的解释:“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身体和精神上都存在着不平衡。因为成长从来都不是一样的,但有时在这一点突出,有时在另一点突出。””孩子不是工厂零件,急于用“效率逻辑”来塑造和加工,只会毁掉人,适得其反。

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完全对立。考试的方式本来就是为了训练人的智力、心理、耐力等素质。但一旦变成一维抢“分数”,尤其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天赋、经历环境的一刀切,就背离了教育的价值。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以儿童视角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建设完整的人、健康的人、现代的人。手拎不起篮子的软弱“学生大师”、“考试大师”,摇身一变成为“牢记万年、惜心万年”的责任人、实干家、开拓者。

但从范女士的担忧中,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应试化趋势正在形成。定向培训、数字化考核、分级考核等“一站式”服务的课外兴趣产业链已悄然形成。无论是科技、英语、航模、美术、书法、心算、音乐、舞蹈,素质教育的纯粹动力正在被无良商人逐利驱动和不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挤压,直至变形和改变。品味,变心。当素质教育被市场肢解,开始两地买卖,当它开始被人为地精准计算成成绩、分数、证书、踏脚石,甚至开始“考试”打着“素质”的旗号,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没有一个对教育漠不关心,没有一个为儿童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行动的责任感和能力。无序、过度逐利的市场绑架、制度不完善或管理不落实,将反过来“反向淘汰”坚守底线的学校和教师,让那些甘愿留在贫困中的“老实人”成为嘲笑和愚弄的目标。整个生态几乎已经倾向考试的泥潭,面临失衡的危险。

因此,回过头来看,教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能用任何公式、程序或定理来计算和批发。教育的全部价值和魅力来源于对人性本身的尊重和完善。这些“退”的方面,其实也是教育值得大家尊重和关怀的原因。让素质教育回归本质,让市场依法走上秩序轨道,给制度“打补丁”,特别是改进教育评价(如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和管理思维(如究竟“人”更重要还是“人治”更重要还是“法治”更重要),只要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考试”或“质量”就将得到解决。学生面前不再是无望的鸿沟,而是前路坦途,处处充满希望。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