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07 16:57:57 468

近日,“工人上班途中中暑死亡”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公众热议。7月5日,西安建筑工人王建禄在下班回家途中中暑死亡。女儿说,父亲当天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了9个小时。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及工伤认定困难。目前无法联系到施工现场负责人。

中暑,简单来说就是严重中暑。它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死亡率高达50%-70%左右。建筑工人王建禄因中暑离开了我们,令人悲伤和遗憾。近期,浙江、四川、福建、江苏、河南等地陆续出现中暑病例。王建禄等多名工人因中暑死亡。这无疑给高温期间加强劳动保护敲响了警钟。

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规定,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人在炎热天气下的工作时间: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天;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休息等方式缩短时间。在工人连续工作时间内,不得安排露天作业的工人加班。需要问的是,在这些中暑死亡事件中,涉事单位是如何落实防暑降温管理规定、预防职业中暑的?他们的劳动保护措施是否到位?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介入,查清原因,明确责任,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交代;我们也祈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祈愿广大劳动者能够“每天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吸取经验后,关键是要坚持举一反三,把源头严格预防、过程严格管理、风险严格控制结合起来,未雨绸缪、未雨绸缪。各用人单位要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多措并举,落实夏季炎热作业时防暑降温的各项规定。比如,建筑、环卫等需要户外作业的行业,采取错峰上下班、轮流上班等措施,让工人尽可能避开炎热时段;对于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型用工形式的工人,平台企业应优化订单调度机制、合理调配人力、减轻高温期间骑手的工作强度等。

连日来,我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据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为1979年以来最高。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盛夏(7月至8月),我国气候状况将普遍偏离,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干旱和洪水更加严重。中暑造成的多起死亡事件,也从一个角度提醒人们,防治职业中暑、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任重而道远,不能仅仅依靠用人单位一己之力。不久前,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号文件,部署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要求各级工会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工会的群众监督职责,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防范职业中暑事件。从实际来看,这个《通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各地要毫不妥协地推动实施。

在涉及职工权益乃至生命的重大问题上,不仅是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也应该提高立场,找准定位,履行责任。此时,各部门要坚持日常检查与“双抽查一公开”相结合,深入检查用人单位调整工作时间、发放高温津贴、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等,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检查力度。监督执法,坚决查处违法行为。说不。同时,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劳动者和社会各界举报劳动违法行为,及早发现违法行为,共同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生命至上,防暑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地要坚决肩负起“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发展”的政治责任,坚持把防暑高温和疫情防控紧密结合起来。从强化保护劳动者权益责任入手,全面加强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和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落实“保护土壤的责任、保护土壤的责任、保护土壤的责任”。保护土壤的责任”,创造更安全、更健康、平等、和谐的劳动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杨伟丽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