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报告》(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4-20 06:23:47 434

《中国高考报告(2021)(高考蓝皮书)》的作者是徐尚昆、杨如岱、郝保伟三位博士。依托国内高考研究专家团队,深度解读高考改革方向,全面总结高考实践成果,力求为社会提供专业、实用、有效的研究成果关于高考改革的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2021年)

《中国高考报告》(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

报告重点分析2020年高考实用命题点、试卷特点及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点以及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这将有利于均衡教育关键规则和资源,推动中国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0年高考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最新理念,是高考评价体系实施的生动体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两线连接”:

一方面,各学科坚持国家意志,坚持正确导向,积极渗透和落实核心价值观考核;

另一方面,强调对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对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情境创设等方面的考察。

01“核心价值”贯穿高考命题始终

坚持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是语文、数学等各学科恪守的共同理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来说,这一要求更为直接和突出。

2020年高考试卷坚持主旋律,彰显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保持高度吻合。新高考题是多年积累的。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话题,而是直接面对热点话题,实现政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此为指导,我们积极引导课堂教学和日常学习自觉关注现实。热点话题和生活实践。

从2020年高考出题的构思来看,来年的出题无疑将特别关注时代大主题。

02强化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试是未来高考的首要目标。虽然每年的高考题都有所创新,但高考试卷的大头,或者说最重要的考点,就是学科思维能力。这是一个不变的衡量目标。从教育测量的角度来看,关键测量目标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连续性。

从2020年命题来看,试卷特别注重对核心能力、学科能力、必备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考察;试题选择更加丰富,几乎涵盖了高中18个学习任务组。

以语文为例,从2020年语文试卷中可以看出,未来阅读课文、诗歌、戏剧考试很可能成为常态,题型更加灵活,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探索,而学科思维能力测试仍然是高考。这才是重点。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无论是数学、英语还是历史,从考官的角度来看,学科思维的好坏和测量效度的恰当性是判断试卷质量的重要标准。

综合能力素养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分项,需要备考师生特别关注,要自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信息加工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取信息,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完成信息获取活动;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把握新信息的实质,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未来的高考命题中材料的阅读量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图表数据信息和实验场景大量出现,这些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识别和加工的能力。

逻辑论证能力。逻辑论证是以已知的事实或理论为依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解题形式,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证据逻辑一贯地得出可靠结论的能力,一方面强调逻辑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注重证据的可靠性。

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运用实证数据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问题的内在联系,以抽象的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运用抽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推演与计算、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方法来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的各种问题;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实施调研、探究或实验活动。

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多元性、情境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等方面把握问题与事物的本质。

情境建构能力。情境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出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以解决现实问题和科学前沿探索为主旨。

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准确传达信息并进行交流沟通;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选用口语、书面语等不同语体并灵活转换;熟练运用图像、图表、图片表达思想、观点,借助口语、书面语或绘图等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灵活运用各种文本形式准确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和观点;能够根据情境需要,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思维建模能力。思维建模本质上是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思维中建构“理想客体”的综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简化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的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体现数学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过程的最好载体之一。在思维建模过程中,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

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注重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的思考。创新性思维本质上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直觉的、顿悟的、灵感的、形象的、逻辑的方法,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03多元灵活开放的情境式命题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新高考题的第一印象就是题型的新颖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大大增加。增加试题设计情境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目的是克服测试知识的短板,转向测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很大的自由思考和回答问题,减少传统上需要单一标准答案。帧限制。

例如,2020年高考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营造综合探究情境。语文试卷增加了课文选题类型,扩大了阅读课文体裁范围,并在英语科目中引入了延续题,这些都体现了开放考试的重视程度。除了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外,题数和分值也有所扩大,题型多样性也呈现显着增长。上述试题旨在引导考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探索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拓展了更多的测试空间,提高了考生的学科素养。

04分省命题的地方特色与内在逻辑

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湖南、湖北、河北、广东、重庆、辽宁、福建、江苏8个省份将进入2021年新高考,省级题已成常态。2021年1月23日至25日,8个省份统一组织适应性测试。

无论是全国统一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还是分省制、通用标准和地理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科。提案指南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各省命题虽然表现出一定差异和地方特色,难度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在核心文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制定的,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省命题将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考核,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历史事件,突出核心价值观和五育人主要命题,强化对立德树人的考核。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高阶思维,加大考试力度。情景设计能力。

其次,省命题将始终围绕时代主题,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德、智、体、艺、劳全面考核,充分发挥“四个自信”。高考在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三是省级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关键能力测试,以阅读理解、信息组织、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为测试突破口,全面提高能力测试水平和考试质量。测试题。

四是省级题将贯彻高考综合改革核心理念,创新题型,优化试卷结构,突出考核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二、2021年的高考命题将呈现的几个特征

第一,平稳过渡。在能力目标、考查内容、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等方面,老高考试卷努力保持与2020年对标,新高考试卷保持与适应性测试卷相当,合理设计试题难度梯度,保持试卷总体难度稳定,维护考试公平。

第二,突出能力。突出学科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考查,特别是加强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实践、语言表达与写作、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等。

第三,紧扣热点。关注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历史事件及科学前沿,包括但不限于建党100年、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制度优势、小康社会伟大成就、量子科技研究(以及科技前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疫苗研发、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双循环与十四五规划等。

第四,注重实践。除了上一条的重大社会问题,高考命题将紧贴生活、社会、科学的实践场景,加强对科学实验、历史文化场景、体美劳实践的考查。

第五,巧设情境。情境设题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主要从“生活科学实践”和“重大社会热点”中选择情境,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试题开放性和探究性将进一步加大。

三、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2021年高考命题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加强对学生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考核和指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题的教育功能和正向引导作用,引导和减少死记硬背、“机械答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教考试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参与命题和考试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教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从2020年山东、海南命题练习和2021年1月八省适应性考试情况来看,在考试方式上,通过选择能够整合学科内容的材料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的有机结合.即可达到上述效果

在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学科命题中,提出者进一步强化高考评价制度的落实,重点考查学生识别和处理关键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并分析复杂场景中的问题,传递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试卷的信息量有所增加,情境复杂,图文并茂。图片是未来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题目中给予多个分布图,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仪器和图表给出的数值来计算。

二是试验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图片或者场景本身可以间接提供信息,而非主动告知特定的数值,需要学生在科研现场中找到数值。

三是科研场景的给予,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学生有实验的体验,而不能只是在书本上熟悉知识,对于科学知识的来源,有着更为亲切的体验。读图时代的到来,试卷容量增大,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果缺乏对科研现场有更加深刻和更加贴近的认识,就会很难从特定的科学仪器上找出数值,自然也无法进行试卷中的数值计算。关键的解题方法还在快速突破情境设置,处理复杂场景,提取出核心信息,进入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过程。

政治、历史、语文等社会科学学科的情境设置也必须穿过情境设计的迷雾,迅速疏通知识传递的渠道,回归到学科思维和素养本身的审视。提案者可以选择历史或现实中的具体图片、文字等来展示特定学科的知识联系和能力要求。这也是未来提案者会关注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文科题中,如何考验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概念界定与抽象能力、信息识别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等,都是文科实践的重要课题。未来的高考题。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