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发布重大成果(中国天眼22年)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04 15:53:57 285

近日,中国科学院宣布,2021年,科学家依靠“中国天眼”(FAST)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毫秒脉冲星的持续发现;利用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快速射电暴事件样本的采集,首次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突发速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结果一发布,迅速登上热搜话题。这件国家的重要武器、观测天空的有力工具背后,闪耀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智慧。本期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天眼”的诞生过程,探寻其中蕴含的西电智慧。

自2016年9月25日开通以来,“中国天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中国自主发明的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从构思到选址、建成历时22年,为我国天文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这款“超级天眼”的创新设计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次提出,而“超级天眼”的眼部定位技术也源于西电。

中国天眼发布重大成果(中国天眼22年)

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的段宝彦、王家利、邱元英等教授团队就开始深度参与FAST项目。“中国天眼”位置确定后,在1995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工作组会议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段宝彦作了关于创新设计的报告大型射电望远镜馈电支持的光、机、电一体化。新方案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替代传统的纯机械技术,以软件替代硬件,大大简化了结构形式,降低了工程成本,使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工程的实现成为可能。被同行称为“变革性的”。创新设计”。这一光机电一体化馈电电缆支撑方案与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形建造射电望远镜、创新型主动球面反射镜并称为FAST项目的三大创新。

段宝延团队正在搭建的模型

FAST位于球形凹陷处。如果说球形凹陷是这只“望天巨眼”的“眼窝”,那么由吊索支撑的饲料舱和饲料就是“望天巨眼”的“眼球”。FAST实际使用的饲料舱装置虽然与西电50米模型略有不同,但核心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Stewart平台对饲料源进行粗调和细调两次。可以说,FAST的“眼球”定位技术起源于西电。

此外,西电团队在柔性并联索驱动系统的控制、柔性并联索驱动系统的刚度增强、粗调的动态耦合与复合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精细的两级调节系统。开发了系列物理模型(5m、50m--I、50m--II)并进行大量试验,突破了大跨度柔性并联索驱动馈电毫米级动态定位关键技术,并为FAST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在2017年“中国好设计”奖评选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FAST项目团队凭借独特原创设计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柔性并联”荣获中国好设计奖电缆传动系统技术与装备”金奖。

2021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彦教授领导的“高密度柔性天线机电耦合技术及综合设计平台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段保延教授团队创造性地用6根大跨度柔性缆索代替刚性支撑,将天眼馈源舱的重量从1万吨减少到令人难以置信的30吨,让“中国天眼”看得稳、看得远、看得远。清楚地。

机电工程学院2019年暑假学生赴“天眼”参观实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作为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FAST项目建设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亲密合作伙伴,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近年来,秉承“走进超级工程,携手科技创新”的理念,积极组织学院相关科研团队和学生,与FAST项目、贵州广播电台等开展深度合作天文观测站多方位、多层次。学校还聘请国家天文台FAST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射电天文台台长彭波博士为兼职教授。积极推进博士后联合培养和在职硕士联合培养,根据各自需求定制培养方案,确保培养效果最大化。

不只是“中国天眼”,西电在国家的很多重要兵器中也有存在。未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四个导向”,积极服务“国家大户”,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做好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强化前瞻性系统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教融合育人,围绕扩大高水平国际合作、加强学风建设、提升科技安全治理能力等重点任务,努力开创新时代西电科研工作新局面。

关注“西电招生办”,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材料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新华社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